弦鸣乐器意思解释
弦鸣乐器(chordophone),均以具有张力的弦为发声的振动源,除极少数外,都有某种形状的共鸣器与弦结合产生耦合振动的乐器。包括所有的弦乐器。是现代乐器分类法的5大类乐器之一。弦鸣乐器激发方式有擦奏、拨奏、击奏及不常见的“风奏”。弦鸣乐器类乐器多数为旋律乐器,多数能兼奏和弦,即能在同一乐器上兼奏旋律和伴奏。弦鸣乐器一般音色优美,强弱变化幅度大,音域较宽,普遍适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在音乐艺术中具有重要地位。弦乐器在世界各地区分布很广,种类形制繁多。除钢琴、小提琴族和吉他等为世界范围广泛应用的乐器外,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各种民族性、地区性的弦鸣乐器。
弦鸣乐器一般由以下主要部分构成:①琴弦,②共鸣器,③弦的支撑结构和张力调节装置,④有些乐器上有键盘、踏瓣、激发机、指板、琴弓、拨片或槌等附件。
琴弦的材料,普遍用钢丝、羊肠和尼龙;有些地区用马尾和丝弦;个别地区用植物的根、茎、叶纤维,人发,猫、马、鱼等的肠衣,动物皮革,兽禽腿腱筋等。
共鸣器是弦乐器上的发音器和放大器。除少数原始的、简单的弦乐器没有共鸣器或有共鸣器而不与弦相结合,一般共鸣器上的音板或张紧的音膜均与弦紧密结合。
支撑和调节结构是为承受和调节弦的张力。一把胡琴或小提琴上弦的总张力达数百牛顿;一台钢琴的张力近200千牛顿。琴体本身即为一个支架结构。对弦鸣乐器的再分类即按不同的支撑结构划分。弦张力的调节装置一般位于支撑结构的一端,主要有三种方式:①栓结,②弦环,③弦轴。现在普遍应用弦轴。有圆锥形木质弦轴,如胡琴(称轸子)和小提琴等;有圆柱形金属弦轴,如钢琴和扬琴等;有齿轮弦轴,如吉他和低音提琴等。
弦鸣乐器的再分类,欧美一般是先按乐器的结构特征,再按激发方式划分。结构特征的分类名称系以某一欧洲乐器为代表,分为:
齐特琴类
结构特征是弦直接平行张挂于琴体表面,弦长接近琴身长度。按琴体形状再分为:①板箱体齐特琴类。有两种:一种是拨弦扬琴类,如哈普西科德、维吾尔族的卡侬(与阿拉伯的卡嫩琴类似)等;一种是击弦扬琴类,如扬琴、钢琴等。②长形齐特琴类,如(古)琴、筝等。③棒体齐特琴类,如印度北方的维纳、乌干达的恩增滋琴。此外还有管体、筏体和槽体齐特琴等,均不常见。
琉特琴类
均有从琴体(共鸣箱)延伸出的琴颈,弦张于琴体及琴头之间的颈上。按激发方式分为:①擦奏,如小提琴、胡琴等;②拨奏,如琵琶、吉他等。
利拉琴类
四边框架形结构,共鸣箱左右两边向上延伸出一对臂,两臂上端之间以横梁(轭)相连,在横梁与共鸣箱底边之间张弦。
竖琴类
三角形结构。包括弓形,如乐弓、弓琴(中国台湾省)等;角形,如竖箜篌、缅甸的桑高等;三角框架形,如竖琴等。此类乐器不同于其他类乐器的特征之一,是弦的一端与琴体(共鸣箱)以一定角度立交连接。
带弦鸣乐器字词语
带弦鸣乐器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