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纯全集意思解释
《山水纯全集》(汉语拼音:Shanshui Chun Quanji),中国北宋山水画理论著作。韩拙著。有《王氏画苑》本、詹氏画苑补益本,《读画斋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函海》本、《美术丛书》本。《画论丛刊》、《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亦收有此书。
韩拙,字纯全,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曾官直长秘书待诏,供奉宫廷,在画院中有较高的地位,可惜画作早已失传,只留《山水纯全集》记录了他的艺术见解。该书收有他有关山水画论著10篇,书中强调画家要博学广识,师造化之理及师古人格法,对不求古法、不写真山持否定态度,同时具体分述山川及四时朝暮等自然规律,在郭熙所提三远(平远、高远、深远)的基础上,又举出阔远、迷远、幽远及画石之形状结构,同时列出披麻皴、点错皴、斫剁皴等多种山水画法。该书在注重规矩格法上体现了北宋绘画、特别是宫廷绘画的艺术要求。
《山水纯全集》原本十篇,一论山,二论水,三论林木,四论石,五论烟雾岚光风雪雨,六论人物桥彴关城寺观舟车四时之景,七论用墨格法气韵之病,八论观画别识,九论古今学者,第十篇佚。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推测第六篇原为两篇,即人物桥彴关城寺观山居舟车为一篇,四时之景另为一篇,共为十篇。《铁琴铜剑楼藏书总目》谓明沈辨之钞藏本为全帙,第十篇为“论三古之画过与不及”。
前人评《山水纯全集》,认为作者是徽宗画院中人,所以注重法度格律而不谈文人画家看重的逸情远性和超然笔墨之外的精神。近人俞剑华则认为此书“虽不无精到之论,然杂采前人成说,敷衍成文,已开后人论画剽窃成说之恶例,非若《林泉高致集》之自出手眼,独抒己见也。其所论多为山水人物云雾烟霭之形状名目,对于自然科学研之颇精,也不过画家之第一步工夫,至于论笔墨气韵,则无甚发明。画院画家多注重格律而忽略气韵,于此益信。然较后世论画之书则犹高出万万也。”(《中国绘画史》第十一章《宋朝之绘画》),平心而论,韩拙对山水画创作的见解,并非只注重格律而忽视气韵。他推崇荆浩所提的“六要”,即气、韵、思、景、笔、墨。认为具备六要,才能臻“神之又神”的境界,“凡用笔必先求气韵,次采体要,然后精思”,“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自得于其间矣”。“画者,笔也,斯乃心运也”,他所谓“心运”,是“默契造化,与道同机”的创造境界。由此可知,韩拙并不是一个轻视山水画精神、情感、气韵的人。《山水纯全集》对山水林木雨雪云雾的表现方法,有相当精微具体的论述,如论 “晴云”与“阴云”四时的形态变化:“春云如白鹤,其体闲逸,和而舒畅也;夏云如奇峰,其势阴郁,浓淡叆叇而无定也;秋云如轻浪飘零,或若兜罗之状,廓静而清明; 冬云澄墨惨翳,亦其玄溟之色,昏寒而深重”。这些描述仍然是从审美的角度谈云雾,说他“对于自然科学研之颇精” 并不恰当。
在古代有关山水画画法的论著中,韩拙的《山水纯全集》是一部较为实在、具体、不作玄虚空泛之论的著作。过去对它有比较多的批评和误解,这多少反映了文人画家对职业画家的贬抑。
带山水纯全集字词语
带山水纯全集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