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像砖意思解释
画像砖(brick relief),中国古代用于墓室建筑的砖刻或模印绘画。有空心砖与实心砖之分,通常空心画像砖形体较大。画像砖作为具有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一般认为始于战国晚期,盛于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继续流行,且取得很高的成就。其中,汉代画像砖在出土数量、砖块形制、画幅形式、题材内容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均较其他时代丰富。
画像砖的流传较早,明清时期就因墓室被盗或被毁而流入民间。清代晚期,已有收藏家对其进行著录。1949年以后,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画像砖在河南、四川、山东、陕西、江苏、江西、湖北、云南等省都有出土,其中以河南和四川两省出土数量最多。河南出土的画像砖其时代分别属于西汉至东汉晚期及南北朝时期。四川出土的画像砖其时代为东汉。
画像砖的图像内容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丧葬观念有密切的关系。题材可分为:①表现经济生活和生产劳动。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如耕种、收获、渔猎、采莲、桑园、井盐生产、集市交易及酿造、舂米等。②炫耀墓主人生前社会地位。包括身份、经历、宅院及享乐生活等,如车骑出行、楼阁宫阙、庖厨、宴饮、乐舞百戏、尊贤养老、讲经授学等,南朝时还出现了表现当时文人生活的画像砖。③历史故事。如泗水取鼎、荆轲刺秦王、二桃杀三士、狗咬赵盾等。④神仙灵异。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羽人乘龙、仙人六博,以及青龙、白虎、朱雀、双凤、三足鸟与九尾狐。南朝时还出现了菩萨、伎乐天人等佛教题材内容。⑤动、植物形象及图案。如猛虎、奔鹿、骏马、飞鹰、鸣鹤及牛、猪、鱼、龟、梅、树等,图案既有波浪纹、勾云纹、云雷纹、百乳纹、钱币纹及各种几何纹样,又有动植物与几何图形结合的纹样,如双龙菱形纹、兽面纹、鹿菱形纹、犬菱形纹、飞鸿菱形纹、柿蒂纹等。因画像砖的分布区域不同,其题材内容也各有所侧重。河南画像砖,出土于洛阳一带的多以武士,骏马、虎、鹿、飞禽及狩猎为主;而出土于郑州、禹州一带的则主要以乐舞、车骑出行、狩猎、宫阙及神话传说和各种动物为主要表现内容。四川画像砖以表现生产劳动较多见,如收获、采莲、采桑、狩猎和井盐生产等劳动场面。画像砖与画像石在题材内容方面具有共同特点,反映了同一时代在题材上的一致性。
画像砖的表现手法多为印模压印,部分图像用锐器刻画。大型画像砖有用印模依次压印的方法,形成连续的图案。也有一种是将多种不同图像内容的印模,按一定的构图方式,压印在砖画上。
由于模印图像的线条、形体块面凹凸加工手法不同,其表现手法也呈现多种面貌,一般可分为:①线刻。分阴线和阳线两种。②浅浮雕。有浮雕和浮雕加线刻的变化。③高浮雕。部分画像砖出土时砖画上带有颜色,表明当时画像砖还借助色彩来增强效果。
带画像砖字词语
带画像砖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