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族文学意思解释
阿昌族文学(Achang literature),中国阿昌族民众创作的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文学,其中民间歌谣占很大的比重。阿昌族歌谣的创作、传播活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讲述祖先的丰功伟绩、谈情说爱、劳作竞赛、婚葬礼仪、年节庆典。歌谣从内容上划分有叙事歌、祭祀歌、习俗歌、情歌、劳动歌、儿歌等,歌谣形式有活袍调、即兴歌、对唱等。阿昌族叙事歌以活袍调为主。叙事歌中创世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占有重要地位。另外,还有叙唱风俗由来的《老姑太》、《亲妹子和晚妹子》,表现男女青年追求婚姻自由的《曹扎和龙女》等。祭祀歌有两类:一类是经师调(泼直腔),由祭司(经师)在举行祭祀仪式时诵唱,如丧葬仪式上的送魂调、分水饭调、安魂调等;一类是巫师调(撇直腔),由巫师在驱鬼时诵唱。阿昌族无论逢年过节、起房盖屋,还是婚丧礼仪、兴业庆典,都有相应的祭词叙唱和歌舞表演,因此产生大量习俗歌,其中情歌数量最多,也最富于生活情趣。
阿昌族散文体民间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故事等。《遮帕麻和遮米麻》、《老姑太》、《曹扎和龙女》等也同时以散文体形式流传。此外,比较有影响的还有石神神话、盐婆神话。传说有历史人物传说、历史事件传说、风物风俗传说等。历史人物传说《早概》塑造了古代部落酋长早概的英雄形象。早概出生不久父母就被邻近酋长底弄杀害,他在姑姑抚养下长大。12岁就能搏虎追禽,射弩能正中靶心、刀刃。他发誓为父母报仇,经过多次战斗,终于消灭了底弄和他的兵马,被百姓推举为酋长。传说反映了阿昌族古代社会部落征战的历史。传说《爰撒萨》体现了阿昌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民间故事有动植物故事、幻想故事、巧女故事、爱情故事等。
阿昌族作家文学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出现一些比较有影响的作品。孙宇飞的诗歌《我的统裙花哟》反映新一代阿昌人对民族传统的思考。有影响的诗歌还有曹明强的《寻根》、《山魂》,赵家福的《远古的梦》等。罗汉的小说《跛脚荞发》描述了躯体残疾的特定人群丰富的心灵世界,作品人物性格鲜明,心理刻画细致。曹先强的《寨头有棵龙宝树》、《弯弯的山路,弯弯的歌》等边地风情小说,揭示了边地人民在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中观念意识和心理心态的变化。
带阿昌族文学字词语
带阿昌族文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