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谭意思解释

桓谭(汉语拼音:Huan Tan;约前23~公元56),两汉之际思想家、音乐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濉溪县)人。成帝时任郎,王莽称帝时,任掌乐大夫、太中大夫。光武帝即位,桓谭被征为待诏。其著作有《新论》16篇,已散佚,现有辑本,以严可均的《全后汉文》本较为完备。

桓谭博学多艺,善鼓琴,喜好流行音乐。他善于思考,喜欢批判俗儒。反对泛滥于两汉之际的谶纬之学,指斥谶是“奇怪虚诞之事”,对国家政治十分有害。反对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理论。认为国家的强盛与否取决于政治的好坏,而政治的好坏与是否信神祭鬼无关。关于国家法制,桓谭主张废除过时的“故条”,统一法律制度。认为断狱、执法应当像绘画一样,黑白分明,反对以言语“小故”、“过失差错”定罪。

在形神关系问题上,桓谭提出著名的“烛火之喻”。认为精神与形体,就像火苗和燃烧的蜡烛一样,精神不能脱离形体而存在。

带桓谭字词语

带桓谭字成语


上一字:王符
下一字:桑弘羊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