诬告反坐意思解释
诬告反坐,故意捏造事实向司法机关控告他人,使无罪的人被判有罪,或使有轻罪的人被判重罪,告人者要按其所诬告他人的罪受到惩罚。诬告反坐是原始社会同态复仇的残余,学理上同害刑主义。中国从秦、汉以来,历代法律都规定有此项原则。《唐律·斗讼》诬告反坐条:“诸诬告人者,各反坐。”但是诬告品官使之受到除名处分的,判罪比反坐还要加重。元律《大元通制·诉讼》也规定:“诬告者抵罪反坐。”明、清律对诬告反坐定有加等办法:凡诬告人笞罪者,加所诬罪二等;流、徒、杖罪加所诬罪三等,各罪止杖一百,流三千里。另有损害赔偿规定。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二月曾定《诬告法》:“凡诬告三四人者,杖一百、徒三年;五六人者,杖一百、流三千里;所诬重者,从重论;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化外。”诬告人在被诬告人未受拷讯前,向审判官吏申述其所告事实虚假,撤回诬告,可以得到宽免。如唐律规定;除诬告他人死罪者外,诬告他人流罪以下罪,在被诬告人或有关证人未被拷掠前承认虚假的,可以减反坐罪一等;但是诬告期亲尊长、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及奴婢部曲诬告主人的期亲、外祖父母的,虽承认虚假也不减等。控告别人犯罪不实,不是出于故意,不算诬告,但也要受处罚。秦代对告不实的处罚比诬告轻。
带诬告反坐字词语
带诬告反坐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