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意思解释
手册
注音:ㄕㄡˇ ㄘㄜˋ解释:1.汇集一般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参考书。 2.介绍一般性或专业性知识的小册子。 3.一种便于浏览的记事小册。例:明.张芹《备遗录.兵部尚书齐公》:尝被召问边将姓名,泰历数无遗,又欲考诸图籍,泰出袖中手册以进,自是益承眷遇。
【新闻学】 【出版学】
手册( handbook),工具书的一种,汇集某一特定知识领域全面的文献资料,供读者随时翻阅查考。又称指南、要览、便览、一览、须知、宝鉴、必备、大全、全书等,有些统计资料、法规条约汇编,实际上也具有手册性质。
手册出现较早,在中国敦煌石窟里发现有公元9、10世纪的《随身宝》。此后流传的有元代阴时夫的《居家必备》,15、16世纪的《万事不求人》,清代石天基的《万宝全书》。近现代,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手册这类工具书日益增多。在欧美各国,手册的意思是“手边常用的书”或“指导人们如何去做某件事的工具书”,到19世纪,这种图书形式得到了发展。
手册的特点是:简明扼要地概述某一中心论题或专科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公式、数据、日期、名称、规章、条例等,有的特别注意图表、数据、或多半以图表为主,并附简要的文字说明。手册通常可分为综合性和专科性两种。前者是指在内容上包括许多知识领域的实用工具书,如新华社国际部资料组编的《国际资料手册》,后者多半由某一学科或某一业务范围的资料汇集而成,人们可借以迅速查找所需的具体资料,如辛济之编的《各国政府机构手册》。
手册所收录的材料,必须准确、可靠而有参考价值,通常着重于已经成为现实的、成功的知识或经验。专科性手册必须反映最新知识和经验成果。由于科学发展迅速,有的专科性手册几十年后就可能失去其使用价值。其他一些有关政治、军事和经济统计方面的手册,也需要不断修订再版,否则也容易失去时效。
手册的编辑体例,一般是分类排列的,具有类例分明、资料具体、内容翔实、叙述简练等特点。
【档案学】
手册( handbook;manual),汇集某一或若干学科或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参考资料或数据,供随时查检的便捷性工具书。一般主题明确,信息密集,资料可靠,携带方便,实用性强。在英语中,handbook意为可拿在手里随时参考的小书;manu-al意为指导人们如何做某件事(如修配汽车、烹调等)的操作型工具书。
手册有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敦煌石室发现的 9~10世纪的《随身宝》,15~16世纪的《万事不求人》等,是中国古代人使用的手册。19世纪在欧美各国由于受教育较少的工人想迅速找到与职业有关的工艺技术资料,各种类型的手册应运而生。直至当代,举凡产品设计、制造、施工、安装、修理、养护等许多技术问题仍需要借助于技术手册解决。手册与人们的生产、工作与生活关系密切,一些实用性参考工具书,如“指南”、“便览”、“顾问”、“大全”、“概况”、“要览”、“一览”、“全书”、“小百科”等,虽未标明“手册”字样,但其性质多属于手册。
手册通常可以按其内容分为综合性与专业性两大类。综合性手册如《读报手册》、《奖品、荣誉和奖金》等;专业性手册如《编辑工作手册》、《CRC化学物理手册》等。就知识贮存方式而言,有的以文字叙述为主,如《工厂管理手册》;有的近似词典,如《外国地名译名手册》;有的以表格数据为主,如《世界自然地理手册》;有的则图文并茂,如《家庭日用大全》等。
带手册字词语
带手册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