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兰经注意思解释

《古兰经》注( Tafsīr al-Qur’ān),伊斯兰教宗教学科之一。解释《古兰经》经文降示的背景、读法、语法、修辞、词义等,阐释《古兰经》所包括的哲理、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典故等。《古兰经》注有“太厄维勒”(Ta’wil)和“太弗西尔”(Tafsir)。“太弗西尔”系指对经文表面意义的揭示,“太厄维勒”是指宗教学者对经文微妙意义的探索和研究。一般伊斯兰学者都将自己对经文的解释,称之为“太弗西尔”。

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随哈里发国家的建立及向外扩张,传播到阿拉伯半岛以外地区。哈里发派往各地的诵经师根据自己掌握的宗教知识,宣讲经文的涵义、降示的背景及教义、教法规定等,于是出现早期口头经注。但口头经注者为数不多,并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伊斯兰教的需要。于是,穆罕默德的门弟子和再传弟子,根据所承传的宗教和社会知识,逐渐扩大对《古兰经》内容的注解范围。但并未形成对全部《古兰经》的系统注解。后来,将穆罕默德及其门弟子对《古兰经》的直接或间接解释搜集起来,汇集成书或编入各家各派的“圣训集录”中,通称为“传闻材料”。同时,“有经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一些宗教传说亦被大量带进伊斯兰教和《古兰经》注释中来。这些来源于“有经人”的材料被称为“以色列传说”。8世纪初,阿拉伯哈里发国家关于阿拉伯语、伊斯兰教教义和教法的研究大大发展起来,各自著述立说,形成不同的学派。9世纪,以天文学、地理学、数学、医学为主的自然科学,也相继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此同时,各种教派、学派因政治目的编著《古兰经注》,以期得到神启的支持。

从口头解释到文字经注的出现,历经100多年。一些专门从事研究、整理《古兰经》注解的学者,撰写出不同的古兰经注著作,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古兰经注按注文内容特点分为三类:

①“传闻经注”,即以前人世代相传下来的有关知识或材料注释经文。这类经注中很难看到注者本人的见解。如泰伯里的《古兰经解总汇》、撒马尔干迪的《经注学海》、艾布·哈米德·拜格威的《启示华貌》和伊本·卡西尔的《古兰经注解》等;

②“见解经注”或称“意见经注”,即指在包括经、训在内的传述材料中找不到解释经文的依据时,以注释者个人的理解对经文所作阐释。如拉齐的经注《奥秘之钥》、拜达维的《启示光辉和经文奥秘》、哈津的《启示真义释萃》和海推布的《明灯》等。

③示意经注,即专事潜心修炼且对《古兰经》有研究的学者(其中包括苏非主义学者)透过经文表面意思而根据自己内心体悟对经文作出的特殊解释。如突斯特里的《古兰经注解》、赛勒米的《经注究竟》和伊本·阿拉比的《启示义理综述》等。由于不同教派的经注学者在经注中的观点各异,因而又把经注分为“可赞扬的”和“可贬斥的”两类。正统派学者将内学派和部分苏非主义的经注称为“可贬斥的”,要求人们谨防受其中错误注解影响。

带古兰经注字词语

带古兰经注字成语


上一字:六大圣训集
下一字:约翰·加尔文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