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角亚目意思解释

科学分类

: 动物界 Animalia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昆虫纲 Insecta
: 鳞翅目 Lepidoptera
亚目: 锤角亚目 Rhopalocera

锤角亚目(汉语拼音:Chuijiao Yamu;英语:Rhopalocera),曾为鳞翅目的一亚目。俗称蝴蝶。与蛾类(异角亚目)相对应。按照现行的分类系统,蝶类隶属有喙亚目双孔次亚目,包括1~4个总科,已知约2万种,约占鳞翅目种类总数的10%,中国已知1,300余种。

形态

蝶类触角为棒形或锤状。体通常细瘦。翅宽大,蝶类翅色绚丽多彩,翅被细薄的鳞片,停歇时翅竖立于背上或不停地扇动;前后翅一般没有特殊的连接构造,飞行时后翅前缘基部扩大的部分(称翅抱)直接贴在前翅下,以保持前后翅动作的一致。蝶类白天活动,成虫取食花粉、花蜜。蝴蝶是全变态类昆虫,一生须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卵壳表面有的非常光滑,能显珠光;有的十分粗糙,且有多种雕刻状纹饰,更有的在卵表面覆盖鳞毛等,常因虫种不同而异。形状各异,有圆球形、馒头形、扁圆形、梨形和纺锤形等。卵有单个的,也有成片或成堆的,更有叠置成串的。色彩有橙、黄、绿、白等,并且随着发育阶段和种类的不同而呈千变万化,可以作为鉴别虫种的一项辅助特征。

幼虫幼虫期又称生长时期,是蝶类生活史的第二个发育阶段。蝶类的幼虫称为蠋形幼虫。头部的外形多样,在同一属的种间区别较小,但在不同科属之间的区别则极大,有助于鉴别虫种。幼虫体表有的光滑,有的有棘刺、软毛、刚毛或肉棘等。取食对象,因虫种各有不同,大多数幼虫嗜食叶片,有些种类取食花蕾,还有一些种类蛀食嫩荚或幼果。此外在灰蝶科中有少数种类的幼虫是肉食性的,如蚧灰蝶捕食咖啡蚧等。

蛹是蝶类生活史中的第三个发育阶段,又称转变时期。蝶类的化蛹方式常因种类而有不同,有的种类在寄主植物附近的草丛土表下,作成极为简单的土室,而在其中化蛹,如双环眼蝶。有的吐丝,缀叶作巢,躲在巢内取食并化蛹其中,如稻弄蝶。还有的像蛾类一样,吐丝作成茧化蛹其中,如黄毛白绢蝶。而最常见的蝶蛹,则暴露在外,称为裸蛹。老熟幼虫选定化蛹场所后(如寄主植物的茎叶上,或其他植物体的表面上),先吐丝成垫,用尾足钩钩着其上,以免下坠,然后仰头后弯,反复来回吐丝胶成一粗线,围绕中腰,而化蛹不致翻倒,故称缢蛹或带蛹。还有一种蛹称悬蛹,即老熟幼虫在吐丝作垫之后即用尾足钩钩着其上,而将体躯倒挂下来化蛹。

成虫成虫是蝶类发育的最后阶段。当成虫羽化之初,蛹壳于蛹翅之间、前中后3胸节的背中线以及头、胸两部的连接线3处同时破裂,头部附肢(触角及喙管等)及前足先行伸出,中足、后足和翅随即拽出,足攀着他物后,体躯随即脱离蛹壳,倒悬片刻时,柔软皱缩的翅片,就在5~6分钟内迅速伸展开来,但这时的翅膜尚未干固,翅身还很软弱,不能飞翔,必须再隔一二小时,才能振翅飞翔,随风飘舞。蝴蝶从蝶蛹中羽化出来之后,雄蝶就四处翩飞,忙于寻找雌蝶交尾;雌蝶忙着寻幼虫的饲料植物产卵,繁衍后代。

行为

领域性部分灰蝶科和蛱蝶科蝴蝶的雄蝶都具有很强的领域性,它们会站在树上的叶片或旷地上守卫著,当有雌蝶闯入,便会进行求偶,希望进行交配。若果飞入的是雄蝶,便会互相追逐,直至入侵者离开其领域范围。

登峰很多蝴蝶都有登峰的习性,它们会一大清早从低地飞到山顶,雄蝶会寻找自己的领域范围,找一个有利位置待雌蝶上山并交配。若成功交配,雌蝶会飞回山下产卵。

求偶雄蝴蝶会用跳舞来吸引雌蝴蝶。

交配蝴蝶交配的行为又叫作交尾,顾名思义它们交配时尾部贴著,互相背向。

分类

蝴蝶的分类系统仍不一致,有人认为还应作为独立的蝶亚目;有人则将其作为一个总科,统称凤蝶总科(包括弄蝶科、凤蝶科、粉蝶科、蛱蝶科和灰蝶科);也有人将弄蝶科提升为总科(把弄蝶科细分为缰弄蝶科、大弄蝶科、弄蝶科),包括弄蝶总科和凤蝶总科;还有人在分出弄蝶总科后将凤蝶总科进一步细分为凤蝶总科(包括凤蝶科、绢蝶科、粉蝶科)、蛱蝶总科(包括喙蝶科、眼蝶科、环蝶科、斑蝶科、绡蝶科、闪蝶科、蛱蝶科、袖蝶科、珍蝶科)和灰蝶总科(包括灰蝶科、蚬蝶科),共计4总科17科。目前通常的做法是将蝴蝶分为弄蝶总科(弄蝶科)和凤蝶总科(凤蝶科、粉蝶科、蛱蝶科、灰蝶科)。中国的分类学家习惯将蝴蝶称为蝶亚目,并将中国的蝴蝶分为4总科12科。

其他

蝴蝶与人类文化生活密切相关。人类对蝴蝶的称颂,自古而然。“庄周梦蝶”即为先秦散文名著《庄子》中的著名段落。此后的两千多年中,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诗中充满对亡友的追思,抒发悲欢离合的情怀,诗中引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上句“庄生晓梦迷蝴蝶”喻物为合,而下句“望帝春心托杜鹃”喻物为离。李白的《长干行》中也有“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的诗篇。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道:“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分别描述菜粉蝶在白色的梨花中飞舞和黄粉蝶喜在黄色的油菜花中飞舞的情景,由于两种蝶的保护色,致蝶、花一色,难以辨认。唐祖咏《赠苗发员外》中有“丝长粉蝶飞”的诗句,说的就是尾突细长如丝、婀娜多姿的丝带凤蝶。

蝴蝶由于色彩鲜艳,深受人民的喜爱。在历代艺术作品中,以蝶为题材的很多,如在明、清两代,蝶和瓜构成的图案代表吉祥,蝶和花卉配合使画面生动而自然,成对的蝶代表爱情的象征。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的一曲《梁祝》,感动了世人,因而已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带锤角亚目字词语

带锤角亚目字成语


上一字:蝴蝶
下一字:小地老虎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