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义书意思解释

奥义书(汉语拼音:Aoyishu;梵语:उपनिषद्,意为“近坐”;引申为“秘密传授”),婆罗门教经典。原意是“秘密相会”、“近坐”等,引申为师徒对坐传授秘密教义,因此是教师授给学生的神秘训示。奥义书标志着对祭祀宗教的反动,揭示了一种被认为是人的解放所不可缺少的知识。

奥义书是吠陀文献中哲学思辨最丰富的著作,它所阐述的理论是全部吠陀文献的顶峰和精华。奥义书最古老的一部分在森林书里,因此森林书和奥义书之间的界线很难划定。最早的奥义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较晚的则产生于公元100年左右,甚至有伊斯兰时代编写的奥义书。奥义书一般是散文,有些是韵文。

奥义书数目众多,现在可见的奥义书有100多篇,但学术界公认的最古老的奥义书只有13部左右,其中最重要的有11部:

属于《梨俱吠陀》系统的有《他氏奥义书》和《乔什多基奥义书》;
属于《娑摩吠陀》系统的有《唱赞奥义书》和《由谁奥义书》;
属于《耶柔吠陀》系统的有《大林间奥义书》、《伊萨奥义书》、《泰迪梨耶奥义书》、《羯陀奥义书》、《白净识者奥义书》等;
属于《阿达婆吠陀》系统的有《六问奥义书》、《剃发者奥义书》、《唵声奥义书》等。

至16世纪后期,奥义书开始由梵文译成波斯文。从18世纪至20世纪初,又陆续译成拉丁、法、英、德、日、印地、孟加拉等文字。198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徐梵澄翻译的《五十奥义书》。西方学者对于奥义书思想家的深邃崇高思想大为惊叹。关于奥义书对于印度文化的意义,徐梵澄认为,“《奥义》诸《书》,义理弘富,属于内学,为后世诸宗各派之祖,乃有可供思考参同而契会者,信宇宙人生之真理有在于是。而启此一枢纽,则上窥下视,莫不通畅条达,而印度文化之纲领得焉。”(《五十奥义书》译者序)

带奥义书字词语

带奥义书字成语


上一字:梵我幻
下一字:森林书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