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意思解释
道学(汉语拼音:Daoxue;英语:Confucian School of Idealist Philosophy),北宋和南宋时期以继承和发挥孔孟“道统”为己任,倡导“性命义理”学说的儒学。又称“理学”。“道学”有广狭两义:就狭义而言,专指以程颐、程颢、朱熹为代表的思想学说;就广义来讲,则意同“理学”,泛指以探讨天道心性问题为中心的整个哲学思潮。
“道学”一词,最早见于《礼记·大学》:“如切如磋者,道学也。”而“道学”作为学术思想之称谓,始于北宋张载:“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之可忧者。”(《答范巽之书》)北宋程颐承继唐朝韩愈道统说,首倡道学;南宋朱熹则推崇二程之学为道学,“夫以二先生唱明道学于孔孟既没千载不传之后,可谓盛矣”(《程氏遗书后序》)。元代宰相脱脱负责总编撰的《宋史》,特别列入《道学传》,称宋代周敦颐、张载、程颐、程颢、邵雍、朱熹及其门徒之学为“道学”。自明清以后,道学逐渐被“理学”称谓所取代。
带道学字词语
带道学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