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激振动意思解释
自激振动(self-excited vibration),恒定能源支持下系统依靠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而产生的稳态周期运动。又称自振。系统中存在不可避免的能量消耗,在作振幅不衰减的稳态振动时就需要外部能源的支持。如果通过外部的交变作用支持,则振动称为受迫振动,其振幅与频率均与外部交变作用有关。如果支持能源是常值的,则由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稳态振动就是自激振动。自激振动的形态、振幅与频率均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与参数。自激振动只存在于非线性系统中。当振幅较小时,非线性效应呈负阻尼效果使振幅增大;当振幅较大时,非线性效应呈正阻尼效果使振幅减小;因而自激振动保持恒定的振幅。拉小提琴时,以一定的弓速拉动琴弦,干摩擦的非线性会导致琴弦的自激振动,发出声音。在一定的风速下,旗帜作垂直于风向的振动也是自激振动。工程中许多自激振动是有害的,如机加工中低速传动中的“爬行”现象、飞机起落架的前轮摆振、高速飞行时机翼的颤振等。自激振动也有可利用的一面,如开凿隧洞用的凿岩机及风镐、电学系统中的电子振荡器等。
能产生自激振动的系统称为自振系统。受到外界交变激励作用时,自振系统只对激励中与自振频率相同的成分作出响应,称为频率捕获或自动同步。
分析自激振动通常使用相平面法及近似解法。相平面法适用于二阶自治系统,状态变量(x,x)为两个坐标,相平面的原点对应系统的不稳定平衡位置,与自激振动对应的是一条封闭曲线,称为极限环。不管初始相点位于极限环的内侧或外侧,相轨迹都趋向于极限环,因而此极限环是稳定的。近似解法适用于具有小参数的非线性系统,可获得近似的解析解,便于分析系统各参数的作用。
带自激振动字词语
带自激振动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