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意思解释

珐琅彩(汉语拼音:Falangcai;英语:Porcelains with Cloisonne Enamel),清代彩绘陶瓷品种。清宫称之为“瓷胎画珐琅”。以富含硼的珐琅料在瓷胎上绘画图案,然后入窑烘烤图案。产量不高,基本是康雍乾时代烧造的御用釉上彩器物,仅少量用于赏赐,故名贵异常。多为盘、碗、杯、壶、瓶等小型器物,一般由景德镇烧制白瓷胎,在北京宫廷造办处绘画图案和烘烤,也有极少数器物以宜兴紫砂为胎。绘制者既有高手匠人,也有宫廷画师,帝王常对款式、图案、彩色等直接干预,故极工细,宫廷艺术气息浓郁。

珐琅彩本是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于瓷器。康熙年间,彩料来自西方,装饰题材通常为花卉,图案出现在彩色地上,犹存铜胎画珐琅的风韵。雍正时,瓷器特点已经明显,图案通常绘于白地上,胎体坚薄,釉质莹润,图案精丽工致,题材不仅有图案性的花卉、还有绘画式的花鸟、山水等,甚至诗书画印结合。最晚在雍正六年(1728),宫廷已能自制珐琅料。乾隆时的作品每与雍正接近,但出现了一些造型、装饰欧洲化的器物。

珐琅彩瓷器的底部均书写年款,有蓝色、胭脂色堆料款及青花款,字体有楷、篆书两种,书四字者为康熙御制或雍正御制,书六字者为“大清乾隆年制”。

带珐琅彩字词语

带珐琅彩字成语


上一字:郎窑红
下一字:虢季子白盘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