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兜铃科意思解释
马兜铃科(拼音:mǎ dōu líng kē;拉丁文:Aristolochiaceae),双子叶植物纲马兜铃目的一科。草本或藤状灌木。叶互生、基部心脏形,全缘或3~5裂,常有油点。花单生,丛生或组成总状,圆锥、聚伞、伞房花序,腋生或生于老茎上;花被单层,稀二层,辐射对称或左右对称,基部膨大成球状,钟状或瓶状,其上有一缢缩的颈部,常呈管状,上部花瓣状;檐部常3裂或向一侧延伸成舌片,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6至多数,分离或与花柱合生成合蕊柱;子房下位或半下位,4~6室,胚珠多数生于中轴胎座上。蒴果,室间开裂。
马兜铃科约8属,600种;中国产马兜铃属、细辛属、线果兜铃属、马蹄香属4属,71种、6变种、4变型。其中马蹄香属为中国特有单种属。马兜铃科下分为两个亚科:马兜铃亚科(Subfam. Aristolochioideae)和细辛亚科(Subfam. Asaroideae)。
马兜铃科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南美洲较多,温带地区少数;中国除华北和西北干旱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
该科大多数种类如细辛、金耳环、杜衡、马兜铃、广防己、马蹄香等均为常用的中药。该科植物中也有用作盆栽及棚架的观赏植物。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 Juss.)建立于1789年,模式属为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苏联植物学家塔赫他间(Takhtajan)将马兜铃科列于木兰亚纲木兰超目马兜铃目。该科的演化关系各学者有不同见解,综合起来有两种意见:①以恩格勒(A. Engler)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该科(包括马兜铃目的其他各科)是属于较进化的分类群,是从蔷薇目(Rosales Bercht. & J. Presl)演化而来的。②以哈钦松(J. Hutchinson)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该科是较原始的分类群,如代表该科较原始的马蹄香属(Saruma Oliv.):草本、花辐射对称、具花瓣、心皮离生、2轮雄蕊、花粉粒单槽、叶的气孔无副卫细胞等,它与毛莨目 (Ranales Juss.)很接近,而代表本科较进化的马兜铃属(Aristolochia L.)与防己科(Menispermaceae Juss.)的茎均具有宽阔的木射线,因此,认为该科是以防己科作为通道,从小檗科(Berberidaceae Juss.)演化而来的。这个观点得到较多学者的赞同。
分类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马兜铃目 Aristolochiales
马兜铃科 Aristolochiaceae
参考
植物·A、植物·B、植物·C、植物·D、植物·E、植物·F、植物·G、植物·H、植物·J、植物·K、植物·L、植物·M、植物·N、植物·O、植物·P、植物·Q、植物·R、植物·S、植物·T、植物·W、植物·X、植物·Y、植物·Z
带马兜铃科字词语
带马兜铃科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