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层骚扰意思解释
电离层骚扰( ionospheric disturbance ),太阳扰动以及其他原因导致电离层对正常状态的显著偏离。主要有电离层暴、突发电离层骚扰、极盖吸收、极光带吸收、人为骚扰等。它们出现时会严重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
电离层暴
在太阳表面局部地区发生扰动(如出现耀斑)期间喷发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同地球高层大气发生相互作用,使F2层状态出现异常变化。这种骚扰发生在太阳扰动出现1~2天之后,持续时间几小时至几天,并常常伴随着磁暴和极光的发生。电离层暴的出现次数和强度有11年的周期性变化(与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密切相关),显著的年变化(春、秋分电离层暴出现次数较多)和27天的重现性。另外,电离层暴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在各地区也不尽相同。在电离层暴期间,短波无线电通信会受到破坏。
突发电离层骚扰(SID)
太阳耀斑爆发后不久地球向阳面电离层短波无线电信号衰落的现象。太阳耀斑产生的高能电磁辐射在离开耀斑8分钟后就到达地球。耀斑紫外线和X射线到达高层大气后,在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内地球向阳面电离度突然增加,短波无线电信号立即衰落甚至完全中断,这种现象称突发电离层骚扰。由于对短波的效应突出,突发电离层骚扰也称为短波衰落(SWF)。1935年J.H.德林杰首先把它同太阳活动联系起来加以初步解释,所以又称德林杰效应。
突发电离层骚扰发生时会出现种种现象。在地球向阳面通过D层的高频电磁波会遭受强烈的吸收,甚至传播中断(短波消逝SWF);当接收高于F层临界频率的宇宙噪声时,发现其强度突然减弱(宇宙噪声突然吸收SCNA);低频和甚低频经电离层反射的信号,相位会发生突然变化(突然相位异常SPA);当观测由远处闪电产生的天电时,发现其强度明显增加(天电突增SEA)。
极盖吸收(PCA)
在强烈的太阳耀斑爆发时,由太阳喷射出来的高能质子流沿着地磁力线沉降在极盖区上层大气中,使极盖地区(磁纬64°以上)D层的电离度急剧增大,因而通过极盖地区电离层的无线电波被强烈吸收,这就是极盖吸收。极盖吸收发生在强烈耀斑出现后几十分钟至几十小时之后。吸收的持续时间通常约为3天,但有时可短到1天,最长约为10天。它在太阳活动极大年出现较频繁。极盖吸收常使无线电通信中断。
极光带吸收(AA)
来自太阳局部扰动区的电子和质子沉降到极区上空,使极光带或者较其略宽的环带(宽约6°~15°)内低电离层的电离增加,以至通过它的电磁波被强烈吸收,甚至完全接收不到信号,这种现象称为极光带吸收。它出现最频繁的年份是在太阳活动极大年之后2~3年。
人为骚扰
人为原因也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如核爆炸是一个巨大的多种辐射源,它可发出γ射线、X射线、可见光直到红外线的电磁辐射,以及β射线和中子等粒子辐射。这些辐射具有不同的穿透能力,在大气层的不同高度上产生电离。低空核爆炸影响范围较小,而高空核爆炸几乎作用于整个半球。由核爆炸形成的电离区域会影响无线电波传播。此外,用大功率发射机对电离层加热也能引起电离层局部骚扰。
带电离层骚扰字词语
带电离层骚扰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