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

概况介绍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唐睿宗前后两次当政。(684~690年、710~712年在位)。唐睿宗是高宗的第八个儿子,即最小的一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所生4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位。初封殷王,改封豫王、冀王、相王。684年,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立睿宗为帝,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705年,中宗复位,封为相王。710年5月,中宗暴死。同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其父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睿宗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在位期间,于各地设盐池、漕运、租庸、户口等专使,置十道按察使和河西节度使,为置节度使之始。睿宗也是一个无能的帝王,立李隆基为太子,又使其姐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716年6月,唐睿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带唐睿宗字词语

带唐睿宗字成语


上一字:突厥汗国
下一字:东汉末期割据势力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