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募
概况介绍
即是募兵。唐朝政府拥有的军队,除府兵而外还有募兵。募兵由来已久,在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他所统率的三万士兵多由招募而来,至京城长安时已有众二十万。太宗即位后,募兵更加广泛。兵募的对象主要是一般民丁。招募工作由州县基层官府负责,乡里直接负责募兵工作。选拔标准是“户殷丁多,人材骁勇”(《旧唐书·职官二》)。招募工作结束后,士兵备齐武器装备及其它物资,组成“行军”,开赴服役地点。在役期间的衣赐待遇,由所在官府供给。按规定,士兵按期番代,或战争结束后即归乡里。但事实并非如此,往往久戌不归,因而也遭到了百姓们的抵制。兵募在唐朝起了很大的作用,太宗第一次征高丽,大部分兵士都是招募而来的,后来的高宗、武则天时代,征吐蕃,讨突厥,击契丹也多用兵募。《旧唐书·郭知连传》中说:“(开元)四年冬,突厥降户阿悉烂,跌思太等率众反叛,……叛贼至绥州界,诏知领朔方兵募横击之,大破贼众于黑山呼延谷。”安史乱后,“兵募”一词鲜见于史籍,可能演变为其他形式。带兵募字词语
带兵募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