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宫
概况介绍
大明宫是三大内之一,是唐代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长安城内的皇宫原只有太极宫一处,贞观八年(634)唐太宗为供其父高祖李渊避暑,在长安城外东北角龙首原上修建了这座大明宫。龙朔二年(662)高宗患风痹病,嫌太极宫潮湿,下令改建大明宫。同时征收陕西、山西各地赋税,并扣除在京官员之一月俸禄为修建费。龙朔三年,高宗迁大明宫居住和处理朝政。大明宫西墙长2256米、东墙长2614米,南北较窄。宫内有24座殿,以及大量亭台楼阁,宫内并有一处湖泊,名为太液池。由于宫殿地势高,在天晴望日,可南朓终南山的秀丽景色。大明宫的正殿为含元殿,左有翔鸾阁,右有栖凤阁,两阁与大殿之间有回廊相通。殿南正中有一条长达70米的斜坡台阶,此即龙尾道。道两旁为青石栏杆。含元殿之北为宣政殿,再往北为紫宸殿。宣政殿两侧,有中书、门下二省,及宏文馆、史馆、御史台等。大明宫内另一处大宫殿为麟德殿,它位于宫内西北部,太液池正西高地上。其主建筑为三殿相连,以中殿为中,四周有回廊,四角有亭,四座门,其上皆有门楼。麟德殿规模大,是唐代皇帝接见外国使臣、宰相奏事、举行盛大宴会及设道场之处。在大明宫的北部是著名的太液池,又名蓬莱池。池有一小岛,取名为蓬莱山,山上建有太液亭。带大明宫字词语
带大明宫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