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大均

概况介绍

初名绍隆,字翁山,又字介子,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清初岭南最有名的诗人。明亡时,屈大均十五岁,坚持不屈服于清朝。其父屈宜遇,终生不仕,并告诫屈大均要“以田为书,日事耦耕”。顺治七年(1650),清兵再陷广州,他逃到金瓯山海云寺为僧,法名今种,改字一灵,把住所取名为“死庵”,表示誓死不与清廷合作。后又隐居罗浮一带,写了不少具有民族精神的悲壮诗歌。顺治十三年(1656),屈大均还俗为民,先游南京,谒孝陵,后至北京崇祯缢死处痛哭,回到会稽祁弈庆兄弟家,与魏耕等共谋反清,并与郑成功通信息。后因郑成功攻打南京失败,清廷下命搜捕屈大均和魏耕。魏耕被捕遇难,屈大均逃脱。顺治十八年(1661),桂王失败,次年被吴三桂绞杀,屈大均仍用永历正朔,并写诗曰:“孤臣余犬马,后死亦徒然,血泪长江泻,愁心日月悬。千秋兰麝土,万里虎狼天。留得冬青树,凌霜自宋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克塽降清,屈大均深知恢复无望,悲愤异常,写下《感事》诗以纪其事,从此不再出门。康熙三十五年(1696),病逝于家,年六十七岁。著有《明四朝成仁录》、《广东新语》、《翁山文外》、《翁山诗外》,他的诗与陈恭尹、梁佩兰合称“岭南三大家”。诗学李白,气势磅礴,感情深厚,内容充实。

带屈大均字词语

带屈大均字成语


上一字:杭世骏
下一字:北齐律重罪十条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