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概况介绍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为“兴勤俭乐学之风”,“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以改良中国社会风气,于1912年初在北京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建立留学预备学校。1915年6月在法国巴黎组织勤工俭学会,次年6月又成立华法教育会,积极倡导和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但到五四运动前,收效甚微,先后仅有近二百人赴法留学。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研究新思潮,探索救国救民新道路,已成为中国青年的迫切愿望。以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促进和领导这一活动,遂发展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自“五四”到1920年底,全国先后有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李富春、聂荣臻、赵世炎、陈毅、向警予、蔡畅、李维汉、徐特立、郭隆真等一千五百余人,远涉重洋、赴法留学。很多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技术,后来成了中国革命的著名领导人,或成为旧中国发展实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中的专门人才。1920年起留法勤工俭学学生开展了二二八运动,反对中法秘密借款和占领里昂大学的斗争。同年7月,蔡和森在蒙达尼提出,改造中国必须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李维汉等在巴黎发起成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成员发展至二百多人。是年冬,周恩来等又正式组成中共旅欧总支部,形成了领导勤工俭学学生、华工等开展革命活动的核心。1926年底,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绝大多数已返回中国,运动遂告结束。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字词语
带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