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
概况介绍
隋朝哲学家、文学批评家。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书香世家,为初唐王勃祖父。曾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仁寿三年(603),西游长安,献《太平策》十二策。隋文帝颇赏识,为朝臣疑忌。大业末,返归乡里,聚徒讲学,执教自给,弟子众多,时称“河汾门下”。后朝廷屡召不出。卒后,门人私谥曰文中子。他适应全国统一形势,主张以儒家为立足点,儒佛道三教归一。同时,他从正统儒家思想出发,重道轻艺,重行轻文,批判六朝以来淫靡文风,主张“学者博诵云乎哉?必也贯乎道;文者苟作云乎哉?必也济乎义”(《文中子·天地篇》)。开中唐古文家“文以贯道”之先声。清刘熙载云:“荀子与文中子皆深于礼乐之意。其文则荀子较雄峻,文中子较深婉。”(《艺概》卷一《文概》)。曾编著《续诗》、《续书》、《易赞》、《礼论》、《乐论》、《元经》,时称“王氏六经”。今仅存《元经》十卷。另有《中说》十卷,亦名《文中子》,体例文字仿《论语》,杂证王通言行,由弟子薜收,姚义编缀而成,为其代表作。带王通字词语
带王通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