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吴起义
概况介绍
北魏早期关中各族人民大起义的事件。北魏建国后,鲜卑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征服和民族压迫的战略方针。在关中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有氐、羌、山胡、卢水胡、屠各等,占人口一半。北魏统治者征服关中后,设仇池镇(今甘肃成县西)、李润镇(今陕西大荔东)、杏城镇(今陕西黄陵县西南)、长安镇(今西安)等军事重镇,实行军事镇压。因此,关中地区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复杂,最尖锐。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卢水胡人盖吴在杏城举行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十月,打败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盖吴自称天台王,派白广平西进;自己率主力东进,攻打李润,又回师西攻长安。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到这年冬末,东起潼关,西到汧陇(今陕西、甘肃交界地区),都燃起起义的火炬。七年(446),太武帝亲自统兵进行残酷镇压,盖吴主力在杏城被魏将乙弗拔打败。此后,凉州人边冏、梁会领导各族人民在金城(今甘肃榆中县西北)、天水举行起义,盖吴重新集结力量在杏城起义,关中起义又出现高潮。起义一直坚持到八月盖吴牺牲。盖吴领导的关中各族人民大起义是北魏早期的大规模起义,具有比较鲜明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性质,它沉重地打击了北魏鲜卑统治者。带盖吴起义字词语
带盖吴起义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