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党争
概况介绍
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以光绪为中心的帝党与以慈禧为中心的后党之间的争斗。帝党以翁同龢为首领,主要有孙家鼐、志锐、文廷式、汪鸣銮等官僚士绅,握有发布上谕的权力;后党主要有荣禄、李鸿章、刚毅等控制军政实权的重臣大吏,宫内则有总管太监李莲英串连。帝后党争的核心是权力,但又交织着对民族危机和国家改革的不同态度,因而含有新旧之争的质素。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党争围绕和战展开,帝党主战,后党主和。甲午战后,帝党倾向变法图强,逐步与维新派结盟,以反对后党;后党则竭力斥逐帝党官绅,顽固守旧,阻挠维新。1898年戊戌维新时期,党争趋向白热化。光绪帝宣布变法后,后党罢黜帝党首领翁同龢,命荣禄署直隶总督,节制北洋三军。光绪帝则将堵塞言路的礼部六堂官革职。9月21日,后党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捕杀谭嗣同等六人,通缉康有为、梁启超,惩办支持变法的帝党官僚。帝后党争以慈禧太后再度总揽最高统治权而告终。带帝后党争字词语
带帝后党争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