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

概况介绍

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的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进攻北平(今北京)郊区芦沟桥,接着又于8月13日把战火烧到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举行洛川会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党领导抗战的根本方针。同时,中国工农红军和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华北和华中前线,参加对日作战。在正面战场(国民党战场),由于广大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曾取得台儿庄诸役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防御的战略方针,终于酿成败退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开辟了广大的敌后解放区战场。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八路军、新四军在广大人民群众支援下,鏖战敌后,发动人民游击战争,坚持持久抗战,抗击了侵华日军的大部和几乎全部伪军,使敌后战场逐步成为全国抗日的主要战场。与此同时,在日本诱降和英美帝国主义劝降的影响下,国民党营垒发生严重的动摇和分裂。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成立伪政权,充当汉奸;蒋介石集团虽仍留在抗日阵营,但非常动摇,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反人民的政策,先后三次发动反共高潮。在此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依据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又领导根据地军民以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为中心,克服严重的困难,壮大了人民军队,发展了抗日根据地。并于1944年起,发动外线攻势,使解放区战场居于对日反攻的重要战略地位。1944年4月,日本侵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一触即溃,全国上下群情愤慨,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高潮。美国政府则公然采取扶蒋反共政策。对此,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并将八路军、新四军的中心战略任务从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命令人民军队向日伪军开展全面大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对敌作战十二万五千余次,消灭日伪军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余人。但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人民伤亡达二千二百万人,财产损失六百多亿美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不仅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不断壮大,人民军队发展至一百二十多万人,民兵二百六十八万,并拥有一亿二千五百万人口、一百零四万平方公里面积的解放区。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带抗日战争字词语

带抗日战争字成语


上一字:伪满洲中央银行
下一字:马鸿逵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