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衙北司之争
概况介绍
宦官把持朝政的严重问题,引起一部分朝官的不满,皇帝有时也不甘心受宦官的控制,由于共同的切身利害关系,朝官在皇帝的支持下,和宦官不断发生激烈的冲突和斗争。唐朝朝官衙门在南面皇城,宦官机构在北面宫城。南衙指朝官,北司指宦官。所以朝官与宦官的斗争称之为“南衙北司之争。”“南衙北司之争”,历时很久。肃宗、代宗时,有宰相裴冕、萧华和宦官李辅国、程元振之争。接着,元载帮助代宗设计,杀死专横的宦官鱼朝恩。及至德宗将禁军完全交与宦官主管,宦官掌握了禁军大权之后,皇帝和朝官就难于应付了。其斗争有:一为德宗时朝官反对宫市的斗争,见“宫市”条。二为文宗大和初年,用宋申锡为相,谋除宦官事。文宗李昂即位后,因宦官权势太盛,宪宗、敬宗又相继为宦官所杀,当时宦官枢密使王守澄,尤为骄横,因用宋申锡为相,图谋渐除宦官的权势。但因事机不密,为宦官得知,宦官先发制人,诬告宋申锡谋反,把他贬死。三为文宗大和九年(835),用李训,郑注等,继续打击宦官势力,这次“甘露之变”又遭失败,于是宦官大杀朝官,当时“诸司从吏死者六、七百人”,李训、郑注和宰相王涯、贾餗、舒元舆及王璠、郭行余、罗立言、韩约、李孝本等十余家,全族被杀,朝中几乎为之一空。最后到昭宗李晔时,宰相崔胤谋去宦官,但无兵力,就联合宣武节度使朱全忠,以为外援。宦官就勾结凤翔节度使李茂贞,以相对抗。结果朱全忠打败李茂贞,宦官七百余人均被杀,派至诸道的监军使,亦命所在处斩,宦官差不多被杀光了。此后,朱全忠派遣部下,应募为神策军,于是昭宗李晔便落入朱全忠的掌握之中,没有多长时间唐朝就灭亡了。带南衙北司之争字词语
带南衙北司之争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