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宏

概况介绍

北魏杰出皇帝。原叫拓跋宏,拓跋宏姓氏改革时,改拓跋氏为元氏,故为元宏。公元471年至499年在位,所用年号依次为延兴(471年始)、承明(476年始)、太和(477年始),谥号孝文帝,庙号高祖。延兴元年(471)即位时,只有五岁,由祖母冯太后辅政,太和十四年(490)冯太后死后亲政。元宏在位期间,北魏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亲政之前,由冯太后主持实行班禄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役制、三长制,这些新制度的推行对于整顿吏治、抑制豪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收入、巩固地方政权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显著成效。元宏亲政后,进一步实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到洛阳。接着,改革鲜卑习俗,推行汉化: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如拓跋氏改为元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勿忸于氏改为于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等等,一百一十八个鲜卑复姓都改为汉族单姓;重新评定姓氏等级,以改革后的鲜卑八大姓穆氏、陆氏、贺氏、刘氏、楼氏、于氏、嵇氏、尉氏与汉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赵郡李氏为同等首姓;倡导鲜卑贵族同汉姓大族通婚。此外,还改革官制、修订律法、设立学校.这些汉化措施加强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孝文帝性仁孝、宽慈,但即位后,执法严格,对大臣也不宽纵;从谏如流;勤于政事,不以寒暑为倦;关心百姓利益,发兵作战,从不损害庄稼;酷爱读书,精通经史,爱好文学;爱奇好士,情如饥渴;役己利物,生活俭朴。孝文帝才兼文武,省己修身,高瞻远嘱,亲政以前,全力配合冯太后实行改革,亲政之后,大刀阔斧推行汉化,变革图强,政绩斐然,不愧为北魏杰出的帝王。

带元宏字词语

带元宏字成语


上一字:亲王国
下一字:太子左右监门率府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