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省

概况介绍

官署名。唐初,称长秋监,武德四年(621)改称内侍监。高宗龙朔二年(662)改称内侍省。武后垂拱元年(685)改称司官台。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复称内侍省,是由宦官组成的宫内事务管理机构。设内侍监二人,从三品;少监二人、内侍四人,均从四品上。职掌侍奉天子,宣布制令。下属六局,分主事务。(一)掖庭局,掌宫人名册、簿帐、罪没女奴婢等。(二)宫闱局,掌宫闱之锁钥,侍从皇后祭享等。(三)奚官局,掌管官奴、工役及其丧葬供给等。(四)内仆局,职掌皇后之车乘并随侍之。(五)内府局,保管宫中珠玉宝货,供给日用之物。(六)太子内坊局,职掌太子宫的供应等。六局各有令、丞各二人,品阶因局有差,分别理事供物。唐初,太宗认为,内侍省掌事者(宦官),不过守门传令,并非从政机构,禁止列三品衔。高力士久侍李隆基于藩邸,并有佐驾除恶之功。玄宗开元元年(713)令高力士领内侍省(列三品)。唐代宦官干政,遂肇端于此。

带内侍省字词语

带内侍省字成语


上一字:六察
下一字:诸铸钱监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