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颙

概况介绍

字中孚,陕西周至人(今陕西周至县),别号二曲土室病夫,人称二曲先生。与黄宗羲、孙奇逢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幼时家贫如洗,无力上学,但自学发愤,一边打柴,一边读书。因面上饥色如菜,乡人称之为“李菜”。但李颙潜心读书,借书于有书之家,终于自学成才。并深受宋明理学影响,认为程、朱之学为儒学正宗。四十岁以后,全力进行讲学,以救人心。强调“立人达人”“移风易俗”。康熙七年(1668),李颙东行讲学,“关中士子翁然尊师之”(彭绍升《二林居集》)名声大震。常州知府骆钟麟请他到“明伦堂”讲学,听众达千人以上,为“江左百年来未有之盛世”(《二曲集》)但他不收分文酬谢,也拒不赴宴。发誓不仕清,绝意功名,经多人推荐和康熙的几次征召,他都坚决拒绝。康熙十三年(1674)再次征召李颙,差官至家催促,他坚卧不动。康熙十七年举博学鸿词,被人以“海内真儒”推荐,被威逼起程,抬床上路,李颙拔刀自刺,只好作罢。李颙受陆九渊、王守仁学术思想影响,把“良知良能”称作“灵原”,教人闭目静坐,“明己心”、“见已往”,恢复“灵原”,自我反省。但他解释王阳明的“格物”,却有己意:“格物”是研究、体察国计民生的各种事物,要讲求实用。康熙四十四年卒,终年七十九岁,顾炎武称之为“真吾道所倚为长城,同人所望为山斗者也。”有《二曲集》四十六卷问世。

带李颙字词语

带李颙字成语


上一字:隆科多
下一字:族党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