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条诏书

概况介绍

西魏颁行的著名诏书。西魏建立之初,国弱民贫,势力比不上东魏,政权的实际操纵者宇文泰任用汉族士人苏绰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统七年(541),苏绰把汉族统治阶级的经验总结为六条,上奏后作为诏书颁行,时称“六条诏书”。据《周书·苏绰传》,这六条是:(1)“先治心”。治民者的关键在于“清心”,所谓“清心”就是要使“心气清和,志意端静”,这样,邪恶的想法就不会产生。与之相关,治民者要治身,要做到“心如清水,形如白玉”,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按现在的话说,“先治心”这一条就是要求执政者端正认识,以身作则。(2)“敦教化”。宣扬道德文化教育,移风易俗,培养人民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品质。(3)“尽地利”。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4)“擢贤良”。选贤任能,不拘资历和门第,要善于发掘人才,要勇于起用人才,让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起来。而且,精简机构,罢黜冗员。(5)“恤狱讼”。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而要“随事加刑,轻重皆当”。(6)“均赋役”。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宇文泰很重视“六条诏书”,令百官习诵,规定各地郡守令长不通晓这六条诏书者不许当官;还开设学校,选拔中下级官吏学习其内容。“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各级官员施政的纲领和准则,当时西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改革措施都是依据“六条诏书”制定的。“六条诏书”的实施,使原来弱于东魏的西魏迅速转弱为强,从而为承继西魏的北周统一北方以及隋统一全中国创造了条件。

带六条诏书字词语

带六条诏书字成语


上一字:伊桑阿
下一字:刘统勋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