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突厥汗国

概况介绍

东突厥汗国,突厥政权之一。582年,突厥正式分裂。东突厥以沙钵略为大可汗,与西突厥连兵相攻,国力逐渐衰弱,沙钵略不得已,向隋称臣。隋文帝对东突厥采取离间政策,使都兰、染干两可汗相攻,染干败,归隋,隋封他为启民可汗。不久,隋文帝以大兵击败都兰,启民可汗北归,住东突厥,与隋通好。隋末东突厥达到极盛时期。615年,隋炀帝北巡长城时,被东突厥启民可汗子始毕可汗围困于雁门。此后东突厥屡次兴兵进犯中原。当时北方几个割据政权如刘周武、梁师都、李轨等无不向东突厥称臣,唐高祖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也曾向东突厥称臣,奉送金帛子女。唐初颉利可汗不断侵扰唐境。626年,颉利深入到长安与唐太宗隔渭河结盟而退。629年,唐太宗乘突厥内部分裂时,派李靖等统兵10万,分道出击东突厥。630年正月,李靖亲率3000精锐骑兵攻占定襄,颉利可汗仓皇逃往碛口(今内蒙二连浩特西南)。李勣也从云中(今山西大同)出发,与突厥军在白道(今呼和浩特北)遭遇,把突厥打得溃不成军。颉利可汗一败再败损失惨重,只剩几万人马。颉利可汗想率众北过大漠,在碛口被李勣阻击,不能北逃,其大酋长皆率众投降,东突厥在唐军的沉重打击下土崩瓦解,颉利可汗被擒,东突厥灭亡。

带东突厥汗国字词语

带东突厥汗国字成语


上一字:辽夏之间的战争
下一字:孔子论语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