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

概况介绍

官署名。或称国史馆。唐以前虽无完备的设馆修史制度,但自夏商周起,历代均有记言、记行的左、右史官,并有太史(令)总其事。史官直书君臣的功过与善恶,其宗旨是,既忠于事实、以流传后世,又褒善贬恶、以儆戒奸邪。汉代以前,史书均为私人撰著,且无国史专馆。魏晋以后,以著作郎为史职,由秘书省兼领其事。唐太宗贞观三年(629)末,置史馆于门下省,以他官充任修撰职,并以宰相主其事。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以右相(原中书令职)李林甫监修国史,依其建议,遂将史馆迁于中书省。从此,史馆隶属于中书。设史馆修撰四人,以其中官品高者判馆事;直馆若干人,下设令史、楷书、国史楷书、楷书手等名号各若干人。设馆修史、建立完备的制度、并由宰相总领其事,开始于唐。后世历代均从此制,直至清末。

带史馆字词语

带史馆字成语


上一字:四门博士
下一字:崇玄署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