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根据地
概况介绍
范围南起陇海路,北至渤海,西自菏泽、临清、沧县一线,东达黄海,包括山东省大部及河北、江苏两省各一部分地区。分鲁南、鲁中、胶东、渤海、滨海五个大区。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领导山东人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1938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原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12月改称中共山东分局,并成立八路军山东纵队,建立冀鲁边、清河、胶东、鲁西、鲁中、鲁南、湖(微山湖)西、滨海等根据地。1939年初,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罗荣桓率领下入鲁,与山东纵队会合,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至1940年底,山东全境建立了九十五个民主县政府、十四个专员公署、一个行政主任公署,成立了行使政府职权的山东省战时统战工作推行委员会,(后改称战时行政委员会),对全省的民主政权实行统一领导。1941年至1942年,根据地在敌人封锁、包围下斗争异常艰苦,不少地区被敌割裂。1943年开始转入恢复和再发展时期。3月成立新的山东军区,辖鲁南、鲁中、胶东、清河、冀鲁边、滨海六个军区,主力部队也进行了整编。1944年1月,清河、冀鲁边两军区合并为渤海军区。1945年8月,根据地军民分别向德州、济南、徐州、青岛、连云港及其交通要道实行战略大反攻。至9月底,解放县城四十六座及烟台、威海卫等城市,并攻占港口六处,火车站三十五处,歼灭日伪军六万余人。带山东抗日根据地字词语
带山东抗日根据地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