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学校
概况介绍
清代学校因沿明制。京师的最高学府称国学,并设八旗、宗室等官学。省一级辖府、州、县学。顺治进京后,把明代北监修整为太学,设祭酒、司业、监丞、博士、助教、学正、学录、典籍、典簿等官。设立六堂为讲课之所。六堂为: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广收生徒;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勤敏好学者,官生除恩以外,民生除贡生以外,廪、增、附生员文义优长者,都可入学。而且提学有权选送入国子监为监生。前朝的贵族子弟都可以入监读书。满洲有功之臣的子弟,只要有志向学,可以申请入监肄业。还增设满洲司业、助教等官,为八旗子弟入监创造条件。肄业生徒,有贡、监生。贡生分六种:岁贡、恩贡、拨贡、优贡、副贡、例贡。监生分四种:恩监、监、优监、例监。以上通称国子监生。学习和考试的内容是四书、五经、性理、通鑑诸书,兼学十三经、二十一史,还要学习书法。每月考试一次。以八分为及格,监生学习期满送廷试。积分法以一年为限。月试一等给一分,二等半分,二等以下无分。八分及格者不超过十人。贡生上上卷用作通判,上卷用为知县。不及格的贡生,全体参加廷试。每百名取正印八名,余用作州、县助手。带清初学校字词语
带清初学校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