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战役

概况介绍

平壤战役是日本为消灭在朝鲜清军而进行的结束性战役。1894年7月,清政府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升阿统率淮军、奉军一万四千余人进驻平壤。在这四部军队中除左宝贵部军纪严整善战外,其余各部军纪败坏,有的不能作战,彼此也各不相属。叶志超从牙山败退平壤后,虽被任命为各部的总指挥,但各部也不服从他的调度。他忠实地执行李鸿章“平壤有路可绕,迅速设法移扎”的旨意,对军事漫无布置。日军进攻平壤前一天,他就主张弃城逃走,被左宝贵强力制止。9月13日,日军开始分四路进击平壤。9月15日,北路日军大举攻城。左宝贵守平壤北门玄武门,亲自登城指挥,士兵英勇应战,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士兵仍继续战斗,玄武门失守,当时日军不敢入城。东路马玉昆在大同江东获胜,击退日军。西路卫汝贵在平壤城西南与日军相持,为卫汝贵部击退。清军本可继续背城一战,但叶志超此时便在平壤城上遍插白旗,乞求日军让路回国,日军不准,只得当夜率诸将弃平壤城而逃,过鸭绿江回国。从而使军心大乱,无人指挥,溃不成军。日军并于山路要隘进行截击,溃兵遍野,死者二千余人。清军在平壤积存的“大小炮四十尊,快炮并毛瑟枪万数千杆,将弁私财,军士粮饷,军资器具、公文、密电,尽委之而去”。至此,中日两国在朝鲜的战事结束,战火向中国境内燃烧。

带平壤战役字词语

带平壤战役字成语


上一字:《皇朝经世文续编》
下一字:《圣武记》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