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
概况介绍
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儿时即喜观天象,与父梅士昌,塾师罗王宾观星象,即有所体会。二十七岁时,师事竹冠道士仉观湖,与弟文鼐、文鼐习《交食法》有所启发,著《历学骈枝》二卷,得到其师仉观湖的首肯。他读书往往废寝忘食,一字的同异,不敢忽略。广采博收四十年,著书八十八种。所著《古今历法通考》,是我国第一部历学史的专著。对西洋历、回回历和我国古代各种历法,都作了系统的考证、研究。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为了弄清九九加减术,他遍查古籍,又研究西学,花了十年时间。为了搞通历法,从授时历一直溯源到三统历、四分历,并把中、西历法比较贯通,接受了西方新的科学理论,不抱门户偏见。他说“礼可以求诸野,官可以问诸郊,学问岂可因从西来而舍弃?”他把元代朱世杰《四元宝鉴》中的“垛积术”(高级等差级数)加以科学整理,创出新解,接近近代数学水平。他和李锍一起,对汉代赵君卿的勾股弦图,重新进行研究,创出了新证法,名为“青朱出入图”,完成了中国数学中的“演段法”(圆内接正十边形一边的平方,与圆内接正六边形一边的平方和,等于圆内接正五边形一边的平方。)康熙十八年(1689)梅文鼎修明史历志,摘其错讹五十八处,并加以补正。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西巡,问隐沦之士,李光地以李颙、张沐、梅文鼎对。帝亦知文鼎名。同年二月南巡时问李光地“宣城处士梅文鼎焉在?”光地对以“尚在臣署”。四月十九日康熙在御舟中召见梅文鼎,接连三日三次召见。事后康熙对李光地说:“历象算法,朕最留心。此学今鲜知者,如文鼎,真仅见也。其人亦雅士,惜乎老矣!”赐扇幅,饮宴,特赐“绩学参微”四大字。文鼎为学终身勤奋,刘辉祖与文鼎同舍馆,告桐城方苞:“吾每寐觉,漏鼓四五下,梅君犹构灯夜诵,乃今知吾之玩日而愒时也。”康熙六十年(1721)卒,享年八十九岁。带梅文鼎字词语
带梅文鼎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