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

概况介绍

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时称“吴中四杰”。明初,被召入京,参与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命他任户部侍郎,他以年少不堪重任,坚辞不就,退居青丘。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后借苏州知府魏观冤案,将他一并牵连,腰斩于南京,时年三十九。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元末杨维祯大倡新奇险怪诗风,启独不肯附合,提出博取众长,“随事师法”,高标“格”、“意”、“趣”。“格以辨其体,意以达其情,趣以臻其妙”。(《凫藻集》二,《独庵集序》)所作诗俊逸清丽,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及当时的阶级矛盾亦有所反映,在当时影响很大,对振起元末纤秾缛丽的诗风起过一定的作用。时人谢徽称:“季迪之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纵百出,开合变化。”稍后的李东阳也说:“国初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以上并见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引)但由于他夭折过早,又慑于朱元璋猜忌杀戮明初文武大臣的恐怖政策,故其诗作大多寄托深微,表现委婉,往往“意在言外”(清汪端《明三十家诗选》)思想内容上缺乏反映现实的广度与力度,且多模拟之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其诗“未能镕铸变化,自为一家,故备得古人之格,而反不能名启为何格。”亦失之过贬。著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等,令人整理合编为《高青丘集》。

带高启字词语

带高启字成语


上一字:七君子之狱
下一字:况钟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