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表演艺术意思解释

戏剧表演艺术(acting of drama),由演员扮演角色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最主要的创作途径是:展现角色在“规定情境”里的“舞台行动”过程。

“规定情境”这一戏剧表演、导演创作的重要术语,由K.S.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首先提出。他在《演员自我修养》中认为,规定情境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两个方面。外部情境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也就是剧本的情节、格调,剧中生活的外部结构和基础。这是演员创作所必须依据的一切客观条件的概括,也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各种外因的根据。内部情境指内在的人的精神生活情境,包括人的生活目标、意向、欲望、资质、思想、情绪、情感特质、动机以及对待事物的态度等,包含了角色精神生活和心理状态的所有内容。

“舞台行动”也是导演、表演创作的重要术语,有几层含义:①它是有心理根据(思想目的)的,主要是通过语言和行动(包括表情)去完成的活动过程。②在一定的舞台空间和舞台时间中进行,受舞台艺术规律制约。③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戏剧冲突和贯串行动。这二者是展开舞台行动的基础和推动力。舞台行动则是戏剧冲突和贯串行动的具体体现。④在执行和完成舞台行动的过程中,演员需要巨大的热情。

戏剧表演艺术的基本特征是:①戏剧演员用自己的声音、形体和表情等来创造人物形象。而且每一次演出都要通过重新表演整个舞台行动过程,来重新进行人物形象的创造。这一点与电影(电视)表演有鲜明的区别。②戏剧演员扮演的角色形象在舞台时空中逐步展现。演员的创造过程与观众的欣赏过程同步进行,观众的任何反应都会影响演员的表演,戏剧演员必须具有与观众进行直接或间接交流的能力,必须具有在各种剧场条件下适应各种观众的能力和根据观众反应随时正确地即兴调整自己的表演分寸的能力。③戏剧演员本人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材料与工具,他表演角色的过程又是艺术作品本身。这就造成演员与角色这个表演艺术的基本矛盾,演员要扮演角色就必须不断地解决这个矛盾。④戏剧演员必须做到体验与体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既能深切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人物的生活目的而积极行动起来,同时又善于组织、选择最准确的形体动作和台词处理方式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

戏剧演员在掌握创造舞台人物形象的方法和表演技巧的同时,还必须努力培养一些相关的专业素质,如感应力、理解力、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等。

戏剧表演创作的基本流程是:角色分析、形象构思和体现形象构思。

角色分析,指演员对剧本用文字描绘的角色形象进行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有角色在剧本中所处的规定情境,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角色在全剧中的贯串行动、最高任务及行动贯串线,角色的行为、行为方式等。

形象构思,指演员在对角色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创作想象,通过脑子里的表象活动“看到”未来舞台演出时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形象。演员脑子里构思的角色形象被称为“意象”或“心象”。演员不仅要构思角色的面容、体态、穿戴打扮以及习惯性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举止、动作、声音造型、语调等属于“形”的部分,还要构思角色的气质、风度、气概、神采或风貌等能体现角色神情状态和精神面貌的“神”的部分。

体现形象构思,指戏剧演员运用表演技能和综合艺术诸手段,将角色形象构思尽可能准确、完整地体现在舞台上,并在体现过程中不断修正、丰富构思,使塑造的角色形象能够鲜明、生动、完整。而且在演出中能保持创作的新鲜感,不断精益求精,以增强角色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带戏剧表演艺术字词语

带戏剧表演艺术字成语


上一字:舞台布景艺术
下一字:戏剧导演艺术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