鳊意思解释

(鯿) 【繁体】 (鯿 鯾) 【异体 古文】

拼音:biān部首:总笔画:17部外笔画:9结构:左右五笔:QGYA倉頡:XNMIS通用字

基本释义:

  • biān
  1. 〔~鱼〕体侧扁,略呈菱形,生活在淡水中,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亦称“长春鳊”、“北京鳊”。
  2. (鯿)

便捷查询:

  • 同音查询: bian音汉字biān音汉字同部首查询: 鱼部汉字同笔画查询: 17画汉字

鳊(鯿、鯾) biān

俗名鳊鱼、长身鳊、鳊花。古亦称“鲂”。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鳊属。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头较小,头后背部急剧隆起。眶上骨小而薄,呈三角形。口小,前位,口裂广弧形。上下颌角质不发达。背鳍具硬刺,刺短于头长;胸鳍较短,达到或仅达腹鳍基部,雄鱼第一根胸鳍条肥厚,略呈波浪形弯曲;臀鳍基部长,具27~32枚分枝鳍条。腹棱完全,尾柄短而高。鳔3室,中室最大,后室小。在中国,分布于自黑龙江流域至海南岛、自上海崇明至四川、重庆的江河湖泊水体中等,体长可达55厘米,以水生植物为食。


(汉语拼音:Bian;英语:Bream),鲤形目鲤科鮊亚科鳊鱼属的一种。又名长春鳊、长身鳊、鳊花。

外形

体侧扁,略呈菱形,自胸基部下方至肛门间有一明显的皮质腹棱;头很小,口小,上颌比下颌稍长;无须;眼侧位;侧线完全;背鳍具硬刺;臀鳍长;尾鳍深分叉;体背及头部背面青灰色,带有浅绿色光泽,体侧银灰色,腹部银白色,各鳍边缘灰色。

分布

在静水或流水中都能生长,一般在中、下层游动和摄食。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到珠江及海南省等平原区,图们江、鸭绿江及黄河龙门以上皆无。幼鱼多栖居在水较浅的湖汊或水流缓慢的河湾内。

生活习性

幼鱼主要摄食藻类、浮游动物、水生昆虫的幼虫以及少量的水生植物碎片;成鱼一般在冬季和春初摄食藻类和浮游动物。生长的速度缓慢,最大可到2千克以上。

价值

肉味鲜美,脂肪丰富,是中国重要经济鱼类之一。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常用字表通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

   

 

带鳊字词语

鳊组词 鳊字组词 鳊字组词

带鳊字成语


上一字:团头鲂
下一字: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