鲌意思解释
鲌(鮊) 拼音:bà,bó 部首:鱼 总笔画:13 部外笔画:5 结构:左右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ㄅㄚˋ,ㄅㄛˊ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QGRG 输入法:〔万能〕QGRG 倉頡:MBTJB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一)鲌(鮊) bà
同“鲅”。
(二)鲌(鮊) bó
鱼。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鱼类的统称,又名白鱼。体延长侧扁,腹部自胸鳍后方至肛门或腹鳍至肛门间有腹棱。口前位或上位,口裂斜或垂直。侧线完全,约位于体侧中央。背鳍具硬刺。中国常见种类中个体最大的翘嘴红鲌,重可达10~15千克;蒙古红鲌。此外青梢红鲌、红鳍鲌也是中国常见种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型经济鱼类。在中国分布很广,除西北高原外,各江、河、湖泊都有。
《说文解字》释义
【卷十一】【魚部】 编号:7611鮊,[旁陌切 ],海魚名。从魚白聲。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规范汉字表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
鲌(汉语拼音:Bo;英语:Starling),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鲌属、红鲌属和近红鲌属10余种鱼的通称,一般称为白鱼。
体长而侧扁,腹部自胸鳍或自腹鳍至肛门具腹棱;无须;口中等大,口裂斜或近垂直,下颌多少突出;鳞中等大,侧线完全;背鳍具硬刺;臀鳍长,分枝鳍条17~30根;下咽齿3行; 鳔2或3室;体银灰色,有些种类的鳍呈红色。
分布于黑龙江到珠江及海南省诸水系,朝鲜西部也有数种,图们江与鸭绿江无。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上层,冬季在深水处越冬。为肉食性鱼类,一般幼鱼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水生昆虫;大鱼以鱼、虾为食。鲌类是天然渔获物中常见的种类,有一定经济价值。
带鲌字词语
带鲌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