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主义意思解释
感情主义(emotionalism),新实证主义伦理学派系之一,产生于20~30年代,它在英美以及西欧各国流行很广,其代表人物有:B.A.W.罗素、A.J.艾耶尔、R.卡尔纳普、H.赖兴巴赫、C.斯蒂文森等。
感情主义者把道德看作是个人情绪的表现。在他们看来,任何道德命题只表达说话者的感情,无论是道德评价中所下的判断,如:“杀人是罪恶的”,还是道德规范中的规定,如:“不许撒谎”、“应当诚实”等,都不反映现实中的任何东西,它们所表达的只不过是说话者的道德激情、意愿或态度。他们认为,道德判断是用劝说、命令或感染听者的手段,使他领会说话者的感情,或完成某种行动,所以它在逻辑意义上是假判断,不具有认识意义,不能用事实来检验。感情主义者强调,伦理学只是表达感情的特殊领域,而不是科学。它与科学的区别就在于“伦理学的基本材料是情感与情绪,而不是知觉”。感情主义者还进而否认道德的客观标准,认为任何道德选择或决定,只要表达一定的激情,就是正当的;任何道德信念都同样是合理的,甚至连政治信仰也是个人的私事,不应以任何方式强加于人。感情主义反映了西方某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中通行道德的不满以及企图回避现实生活矛盾的情绪。
带感情主义字词语
带感情主义字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