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疝意思解释

消化道疝(hernia of digestive tract),胃肠道一部分通过先天存在或后天形成的间隙、缺损或薄弱点,突出到另一部分的病理现象。经腹壁缺损或薄弱点突出者为消化道外疝或腹壁疝;经腹腔内的缺损或薄弱点突出者为消化道内疝或腹内疝。小肠长而游离,最易突出。

消化道外疝

分类:①可复性疝。疝内容物突出后可还纳回腹腔。②难复性疝。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多由于和疝囊粘连之故,另外有些长期难复位的巨大腹股沟疝,后腹膜以及其所敷盖的脏器如盲肠、乙状结肠,甚至膀胱也一并脱出,成为疝囊壁的一部分,称为滑疝。③嵌顿疝。可复性疝突然不能还纳,同时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和肠梗阻症状。④绞窄疝。疝嵌顿后出现突出脏器的血循环障碍。肠管壁疝极易发展为绞窄疝。

消化道外疝以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约占85%;其次是直疝和股疝,各占5%;其余为罕见病(如脐疝、切口疝)。

腹股泃斜疝的常见病因一是腹壁缺损或薄弱,二是长期腹压增高。腹股沟管是正常的解剖薄弱点,是疝好发部位,疝内容物主要是小肠,经股横筋膜先天存在的内环,连同腹膜即疝囊,沿精索走行至腹外斜肌正常的外环突出,可降至阴囊,故多见于男性。女性因有圆韧带的解剖结构,也可发生,但很少。由股骨经卵圆窝突出的股疝则女性多见。

腹股泃斜疝的临床表现为疝部位的可复性肿物,站立、行走或用力时出现,平卧后消失,除感局部不适外,多无明显症状。其诊断并不困难;一般需采用手术治疗,即疝修补术。

如发生嵌顿,注意有无绞窄的可能,应急诊手术。股疝因疝环狭小,形成股环的韧带硬韧难以松弛,很容易发生嵌顿和绞窄。故诊断明确后应手术治疗,封闭股环。

疝环是脐部的先天性缺损,称为脐环,多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婴儿的脐疝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用绷带包扎压迫,半年后可望自愈。3岁以上的幼儿不太可能自愈,应行手术治疗,因有可能发生嵌顿和绞窄。

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在切口处形成的疝。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关闭腹部切口时缝合不当,或切口张力过大造成肌肉腱组织裂开。此外术后切口感染,愈合后瘢痕组织薄弱也是发病原因。可用腹带压迫包扎,但彻底治疗仍需手术修补。

消化道内疝

主要为膈疝、食管裂孔疝、肠系膜裂孔疝。较少见,发生的原因仍然是腹腔内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薄弱缺损或粘连带腔隙所致。

带消化道疝字词语

带消化道疝字成语


上一字:消化道憩室
下一字:脊髓疾病

相关汉字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