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陶瓷意思解释

宜兴陶瓷(汉语拼音:Yixing Taoci;英语:Yixing Ceramics),江苏宜兴生产的陶瓷。产品主要有日用陶瓷、工业陶瓷、陈设艺术陶瓷等,其中以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陶瓷最为著名。

宜兴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时期,宜兴陶器在烧制技术上已从敞口窑进步到封闭窑,使窑内温度提高到1,000℃左右。春秋战国时期,能烧制出几何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秦汉时,已掌握施釉技术和烧制工艺。宋代,著名的紫砂陶器问世。明万历年间,宜兴制陶业逐步繁荣。清中叶,宜兴已成为重要的制陶基地,所生产的紫砂陶器随中国茶叶远销欧洲。20世纪30~40年代,宜兴制陶业趋于萧条。50年代后,逐渐恢复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宜兴日用陶瓷现有紫砂陶、宜均陶、宜兴青瓷、宜兴精陶、宜兴美彩陶五大类产品。

紫砂陶用宜兴丁蜀镇北黄龙山产的陶土——紫砂泥、红泥或绿泥等制成的质地较坚硬的陶制品。始于北宋中期,盛于南宋。紫砂泥原矿外观呈紫红色,质软致密,主要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土、石英碎屑、赤铁矿等,具有良好的可塑成型性能。紫砂陶制品外部不施釉,经1,100~1,180℃氧化气氛烧成。精细制品烧成后再经抛光或擦蜡。外观颜色有栗色、米黄、朱砂紫、墨绿等。紫砂陶品种繁多,有餐茶具、花盆、文具、雕塑和陈设工艺品共2,000多种,其中以赏用兼优的紫砂茶壶最具特色。紫砂陶的造型大体可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筋绞形体和仿古代器皿造型等几大类。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组合与泥色的浑然配置,集造型、色泽、书画、诗词、雕刻诸艺术于一体。后又出现绞泥、浮雕、镂刻、填泥和银丝镶嵌等装饰手法,使紫砂陶工艺品更加别具一格。

宜均陶宜兴烧制的受宋代钧窑影响并具有独特风格的陶器。又称均陶。以明代欧氏制陶匠烧造的均陶最为著名。宜均陶色彩丰富,有均红、均蓝、缟白、古铜、黛青等各种彩釉,装饰于器皿之上,于端庄古雅中显示出生机。宜均陶品种不断创新,从原来的缸、盆、瓶、钵等发展到各式均釉花盆、花瓶、园林陶瓷、艺术壁画等多种。

宜兴青瓷盛于唐代,宋代以后中断失传,1961年恢复生产。仿宋代哥窑纹片釉是宜兴青瓷的一大特色。宜兴青瓷在宋代哥窑原有的灰白、灰青两种纹片釉色的基础上发展出月白、黛青、粉青、鳝鱼黄、橄榄绿等10余种珍贵釉色,片纹交错,似冰开裂,古朴端庄。宜兴青瓷在继承古青瓷厚釉失透、青白结合的特色的基础上,追求釉色青中泛蓝、色泽青翠的效果。

宜兴精陶1962年开始生产的宜兴陶瓷新产品。装饰土是宜兴精陶独具特色的装饰。在各式器皿上分别涂上粉红、墨绿、艳黑、银灰、天蓝、柠檬黄等不同色泽的装饰土,再经刻、雕、堆,描绘出各种图案。用装饰土装饰烧成的制品不褪色、耐磨、无毒,适宜于制造精美的餐具。

宜兴美彩陶釉色有红、蓝、黄、白、黑20多种单色釉以及茶末釉、金星釉、毛皮釉、雨点红等50多种高温变色釉,各种色泽的釉料在烧制中流串、熔化、聚散,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宜兴美彩陶有日用器皿、花瓶、工艺台灯、动物雕塑、艺术挂盘等多个品种。

带宜兴陶瓷字词语

带宜兴陶瓷字成语


上一字:粉彩瓷
下一字:龙泉青瓷

相关汉字解释: